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女明星网 > 香港女明星 > 正文

西安中学老师作《西中赋》获赞

发布日期:2017/7/3 14:12:48 浏览:576

西中赋

文\谢小愚

晚清末造,国运维艰;

内忧外患,风雨如磐。

革鼎庠序,新学肇端;

启迪民智,以挽狂澜。

时代潮流,浩汤其观;

西中学堂,应运而诞。

三秦英俊,砥品砺学;

八水贤达,皓首苍颜。

校名屡易,几度辗转;

筚路蓝缕,穷而弥坚。

坎坷载途,长夜漫漫;

劫波度尽,浴火涅槃。

以人为本,德彰功显;

学脉秉续,薪火承传。

呕心沥血,树蕙滋兰;

星汉璀璨,桃李蔚然。

载沉载浮,景行高山;

励精图治,长歌绵绵。

时逢盛世,欣遂宏愿;

重启征程,再书新篇。

百年化育,名满秦地;

泽深荫重,山高水远。

杨玉梅

杨玉梅

听校友的西中情怀︱《快乐西中》聂继平(初63届校友)▼

快乐西中

1960年9月,我从陕西省西安小学考入陕西省西安中学,进入这所与我的小学在同一条街道,相距仅几百米,让我梦寐以求的中学,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初中生活。虽然那是我们国家史称“三年自然灾害”的时期,但对我来说,却是我从一个懵懂少年进入青年时代无比快乐的三年。

记忆中,那是一所具有大学氛围的中学。进校门是校领导、各教研组老师办公的院落。从西边小路进入校园,依次是教工宿舍、学生宿舍楼。楼北面是中心花园。花园东南角是教学一楼;东面是教学二楼;西面是实验楼;北边一排平房是后勤及图书室。平房后面是大礼堂,礼堂东边是动物园和一大片菜地,菜地中间还有一口水井,旁边一排平房是教工宿舍;礼堂西边是厨房、饭场,再往西就是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操场边上竖立着高低杠等运动器械。

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篮球场绝对是人气超旺的地方。助威的同学将球场围得水泄不通。球赛打得难解难分,观球者常常是端着饭碗边吃边看。而教学楼上各个课外活动小组,则是不同兴趣的同学学习和大展身手的地方。

傍晚,夕阳的余晖为校园涂上一抹淡淡的金色,教学楼上不时传来悠扬的琴声和“啊-啊-啊-啊-啊-”的女高音;操场上,树荫下三三两两的同学,手捧书本,一边散步,一边背诵课文、单词恬静而又充满生机。

记得进入中学第一堂语文课,何其瑞老师那充满激情的语音,使我懂得了什么是老师。据说他曾经做过战地记者,难怪他把“谁是最可爱的人”讲述的那麽富有感染力,那麽打动人心。

那时刚刚走出大学校门,为我们上第一节语文课的刘定馥老师,还拉来了她中学时的班主任外语俞老师为她坐阵。看起来她还只是位大姐姐,然而就是她讲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拉近了我和鲁迅作品的距离,使我从那一刻起便与鲁迅先生结下了一生的缘分。

兰果民老师是陕西人,普通话不标准。他为我们讲授泰戈尔的诗“两亩地”,那具有浓重方言的示范朗诵,成为我永久的记忆。“井(顶)礼井(顶)礼井(顶)礼,哦(我)只有两亩即(地),其余的一切都在再(债)务中失去。”因为他,我记住了印度诗人泰戈尔和他的“两亩地”。

张家震老师不苟言笑,上课两个指头夹着一本书,走上讲台,书扔在桌上,便开始了滔滔不绝的讲解。一节课黑板上也不写一个字。他的鲁迅作品、古文、古诗词讲的极好。从不看课本,文章全在他脑子里。讲杜甫的“石壕吏”时,他引伸介绍了“三吏三别”,特别朗诵了“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牵衣

顿足拦道哭”七个字,把一个别离的场面写的栩栩如生,恢弘震撼。诗圣啊!从那时起,我对中国古典文学,中国的语言文字,一直怀着深深的敬意。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数学考试不及格的很多,侯宗仁老师上课点评时,先在黑板上写了一句话“虱多了不咬债多了不愁”,同学们哄堂大笑,紧张的气氛一扫而光。在西中三年,我从未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

哈!那节倒霉的地理课。我正低头专心于桌兜里的课外书,地理老师李云祥一声河南吆喝“夏——继平”,搞得我一头雾水。我抬头望着老师,他注视着我。因为他把我的姓读错了,我有些不知所措。同桌捅捅我“叫你呢!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物产”。我站起,在他的注视下,先纠正了他的错误,然后回答了他的提问。他笑笑,没有点破我,只幽默地说“你的求知欲很强嘛”。“夏——继平”,哈哈!这个河南腔,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中。

赵景仲,我的音乐老师。在合唱团他不仅教会了我认识简谱,更在歌声和观看中央乐团及众多的演出中,使我领悟到音乐的魅力。他常常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合唱团已毕业的同学,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我的一位学姐上了唐山铁道学院,她用美声演唱的“玛依拉”,现在想起来都特别专业。还有一位乐队的学姐,一心想报考音乐学院。结果她毕业那年,音乐学院她想学的专业不招生,临时改填了志愿,结果考上了北航。一路走来,我深深体会到音乐对一个人人格的养成,真的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谢谢赵老师,谢谢你良好的音乐启蒙教育。

我从小不爱运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体育成绩就不及格。进入西安中学后,作为国家级垒球裁判的杨老师,真让我吃尽了苦头。上体育课,你越怕疼,越躲闪,他就越拿垒球砸你,迫使你硬着头皮去接球。终于我学会了打垒球。当你在球场上,特别是第四棒,三个垒上都站着你的队友,你击出漂亮的一球,四名球员全部跑回本垒,“得分“!那成就感,那快乐,真的开心极了!体育,培养的是团队精神、勇敢精神和意志力。

还有我的两位班主任老师。第一位班主任是因为身体原因没考大学,留校任教的杨玉梅老师,教我们俄语。记得入学后不久,秋雨连绵,气温骤降。我住校,只带了一床毛巾被。晚上她查夜,见我缩成一团,就抱来她的被子为我盖上。后来因为自然灾害吧,按当时的政策她被精简回乡,我写了一首诗“再见吧老师”为她送行。第二位班主任是物理老师徐光炳。有一次在物理实验室,他把黑板擦夹在腋窝下还到处找板擦,惹得我们笑成一片。那节课他讲的是“小孔成像”,于是同学们私下就叫他“小孔成像”。我的后来对于摄影的热爱,大概就与这“小孔成像”有关。

西中三年,令我最为敬重且终生难忘的就是马登骏校长。他真正践行着教书育人的宗旨。他朴实得像农民,却是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家;他严格得近于苛刻,却赢得了大家的敬重;他平易近人,却不失威严。每天早晨,伴着起床的铃声,总能听到他“起床了”的喊声;每天早操后,他的训话让历届学生百听不厌。每周日晚上返校时,总看到他坐在传达室门口,一句“再甭给人民交通增加负担了”,让你嬉笑着跑向自己的教室。

在学校礼堂的讲台上,不仅有革命前辈的谆谆教导,还有青年农民返乡知青王保京、韩志刚的切身体会,更活耀着学生们的各种演出。合唱比赛、元旦晚会、外语晚会、化学晚会同学们自编自演的节目,和老师的同台演出,还别说:那水平,那气氛,真的是其乐融融啊。

学生会高度自治,高中部对初中部、班对班派出辅导员进行辅导管理。学校的黑板报办得有声有色,真的是学生的园地。记得有一位同学是烈士的后代,淘气,不爱学习,成绩不好,学校给了他参军的机会,他参加了中印自卫反击战,从前线给校长写了一封真情而充满反思的信。这封信被冠以“前方来信”发表在黑板报上,在同学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就连学雷锋也没有表象化,而是结合教书育人,渗透在学校的方方面面。民主、科学、艺术的氛围使整个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

那时正处在困难时期,副食品供应很少,粮食定量有限,男同学往往吃不饱。每到开饭时,打饭的桌子旁都放着一个馍筐,饭量小的女同学就从自己领到的杠子馍上,提前掰下自己吃不了的馍放在筐里。我那时每次都掰下两到三个馍放在筐里,由老师分发给男同学吃。一切都很自然,完全没有做好事的感觉。而我们团结友爱,帮助他人的品行,就在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中,逐渐养成。

有天中午,我母亲从西安饭庄买了一份“全家福”烩菜(凭票的)给我送到学校。她误以为坐在校门口的马校长是传达室的工友,就让校长去叫我。校长也就真的去宿舍楼找我。当我跑出宿舍楼见到校长时,他笑眯眯的说:“快去,宝贝蛋蛋,你妈给你送好吃的来了。”我跑到门口,告知母亲那是校长,并抱怨她别再送东西了。母亲大吃一惊,脸上流露出对校长深深地敬意。从此,校长只要见到我,就要开玩笑叫我“宝贝蛋蛋”。从此,我再也没有搞过特殊化。

每年夏收,马校长总要送我们下乡,接我们回校。顶着烈日从一个村跑到另一个村,关心我们的劳动和生活。热爱劳动、勤奋学习、建设祖国,就是我们当时发自内心的理想。

不拘一格选拔人才,西安中学的教师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仪态端庄的李寿仙老师,颇有三十年代大家闺秀的风范;来自上海的朱敏芬老师,抛弃了优越的家庭生活,到西北支教。她身上的小资味儿特浓,夏日身着碎花衣裤,连拖鞋花色都与衣服一致。手里常常托着一个小盘,盘里是精致的咖啡杯,悠闲地跟老师同学聊天。她俄语语速极快,印象中像个快乐单纯的洋娃娃;教我们俄语的陶玉敏老师,是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国际部调来的,那里的工作环境使她的腿关节落下疾病。她脾气特好,耐心地纠正我们的每一句读音,诗歌“Самолёт”是我学了六年俄语,唯一一首至今未忘的俄语小诗。听她朗读课文,真的是一种享受;还有张我华老师,也是从北京调来的,她的房间那叫一个整洁,举手投足,绝对的军人范儿正是这些老师,引导我们向善向美。

西安中学,那种开放的思想,勤奋的学风,积极向上的精神,丰富的课外活动,艺术的氛围,为我的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记忆中那是快乐的三年,无拘无束的三年,又是收获颇丰的三年。

远了,我的少年西中;祝福你,永远的西中!

编辑:秦一乔

《西安中学老师作《西中赋》获赞》相关参考资料:
西安长赋投资、西安大学老师失踪、西安一中学、西安文理学院 老师、西安韩式半永久老师、西安中学、西安高级中学、陕西省西安中学、西安中学2017高考

最新香港女明星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