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 您现在的位置: 女明星网 > 香港女明星 > 正文

郑钦文创造历史

发布日期:2024/8/7 12:05:34 浏览:77

来源时间为:2024-08-05

当地时间2024年8月3日,中国21岁的网球选手郑钦文直落两盘,以6比2、6比3横扫克罗地亚选手维基奇,夺取中国乃至亚洲历史上首枚奥运会个人网球金牌。

法新社在报道中提到,这是中国的第二枚奥运会网球金牌,之前还是20年前的雅典奥运会上李婷和孙甜甜获得的女双金牌。21岁的郑钦文创造新纪录的罗兰加洛斯的菲利普·夏蒂埃球场,正是2011年李娜夺取法网大满贯冠军的同一场地。这也是这项运动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郑钦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无法形容此时我的心情,每一轮比赛对我都可谓超级困难,为了帮助我的国家摘得金牌,我倾尽了全力。我每场比赛都在奋斗,为了国家比赛我有一种特别的能量,从不言败。”

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网球时代,站上了一度被认为是无法企及的高度。而关于中国网球运动的过去,你了解多少呢?温故而知新,今天我们与您一道在历史中寻找答案,和大家一同穿梭时光隧道,探索这颗黄绿色小球在中国的前世与今生。

中国网球运动风雨百年史

来源_CTATOUR

01

网球是件“舶来品”

打网球的人都知道,网球运动孕育于法国,诞生在英国,在美国普及和形成高潮,最终在全世界流行开来。

1877年首届温网赛事举办

多数人公认网球最早缘起于12-13世纪的法国宫廷,英文TENNIS一词即由法语词汇TENEZ演绎而来。1873年,英国温菲尔德少校将早期网球打法改良,发明了草地网球,奠定了现代网球的基础。1877年,首届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开打,这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网球赛事。一百多年前制定的网球运动规则,几乎全部得到保留,沿用至今。

现代网球的奠基人温菲尔德少校

19世纪中叶,大清朝廷在鸦片战争后陆续开放了一些沿海通商口岸,西方官员、商人、传教士和驻军纷至沓来,网球这件“舶来品”由他们带进中国。

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英军占领天津紫竹林作为练兵场,随后逐渐增设田径场、足球场以及网球场,这是我国建立网球场的最早记载。

1876年,上海以外侨为主的网拍总会建造了两片草地网球场,建筑原材料皆由日本长崎市海运而来,是上海最早的标准网球场。

网球运动在中国的传播得力于基督教会。19世纪后期,英、法等国先后在上海、北京、天津、广州、香港等地创办教会学校,广建基督教青年会。许多传教士和外籍教师喜欢打网球,他们的工作对象是青年学生,体育又是青年会的主要活动内容,网球借此得到推广。

建校最早的一批教会学校都有开展网球活动,如上海圣约翰大学、沪江大学、震旦大学、苏州东吴大学、长沙雅礼大学、广东岭南大学、北京燕京大学、广州夏葛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科大学、浙江之江大学、南京金陵大学、山东齐鲁大学、四川华西协和大学等。当时教会大学在校学生占我国大学生总数的80,他们参与网球活动,也带动当地其它学校师生参与,经常举办校际间的比赛。

1910年在南京举行的旧中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就是由基督教青年会发起和组织的,当时比赛项目只有四个:网球、篮球、足球、田径。

网球从19世纪中叶传入中国,到20世纪30年代,逐渐从沿海城市发展到内地,从游戏到比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各大城市相继出现由社会团体和网球爱好者建立的球会和俱乐部,不过那时候尚无全国性的网球管理组织,网球活动的开展仍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参与者除学校师生外,多为外侨和当地社会名流,限于经济条件,有钱打网球的人总数不算多。

20世纪初的福州鼓岭网球场

至于技术水平,除了少数归国华侨有较高水平外,整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当时的上层人士,他们打网球是出于健身、娱乐和交际的目的,所谓“打得好”的,也是在上层圈内而言。

02

备受瞩目的归国华侨

20世纪30年代可以说是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第一个活跃时期,其中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华侨运动员的推动,他们以杰出的运动才能和精湛的技艺将网球在中国的关注度推向了新的高度。

归国华侨好手中,以邱飞海、林宝华和徐承基三位最为有名。1927年,邱飞海和林宝华先后回国,一起代表中国参加在上海举行的第8届远东运动会,并携手战胜菲律宾队与日本队,荣获团体冠军称号,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在国际性网球比赛中取得佳绩。

林宝华(左)和邱飞海(右)

邱飞海1902年出生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自小学打网球,16岁称霸学校比赛,18岁夺得当地冠军,21岁成为马来西亚球王。他擅长落地球,特别是正拍侧身攻,深浅自如,斜直随意,横向跑动能力更是达到左右逢源的境地。邱飞海是第一位参加温网的中国人,1924年他打进温网单打第二轮和双打第三轮。1936年,他不幸英年早逝,年仅34岁。

林宝华是澳大利亚华侨,网球技术多样化,熟练掌握大力发球与截击等武器,曾在1927年澳网打进过单打八强。受上海足球名将李惠堂之邀回国后,林宝华积极参加由西方人士举办的上海草地网球锦标赛,1929年一举夺冠,令国人无不感到扬眉吐气。几十年来由西方人士主导的比赛中,别说中国人夺冠,就连参加的资格都没有,林宝华以“黑马”姿态捧杯,对趾高气扬的外国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从此不敢对中国运动员等闲视之。

许承基(左)

许承基自小在印度尼西亚长大,1933年回国参赛,因击败邱飞海而名声大振。1935-1946年间,许承基六次代表中国参加戴维斯杯赛。1936年,他在法网打进第四轮。1938年,他参加温网,位列8号种子,晋级第四轮。他还是第一个在国际巡回赛中夺冠的中国人,在英国、法国、匈牙利、希腊、摩纳哥、埃及等地多次折桂,是上世纪30-40年代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网球明星

林宝华(左)与许承基(右)

邱、林、许三人,为中国网球事业的进一步开创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奠定了基础。

03

民国女子的球场英姿

民国时期,女子网球的发展也不落人后。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一生多才多艺,网球也打得很出色。而在全国比赛中,以天津梁氏、山西王氏两对姐妹花最受关注,她们不仅技术出众,更以时髦的装扮引人瞩目。

1924年,民国第三届全运会在湖北武昌举行,在公告中表明欢迎女子选手参加网球比赛。虽然最终无人报名,但为以后各界女子网球比赛的举办,起到了倡导作用。

辗转六年,1930年民国第四届全运会在杭州召开,女子网球比赛初次登台,为大会添色不少。梁佩瑶、梁佩瑜姐妹同心、配合默契,体现出能攻擅守的风格,帮助天津队将女团冠军收入囊中。

梁佩瑶(中)与梁佩瑜(右)

这对梁氏姐妹来头可不小,她们的父亲是有着“广帮首富”之称的梁炎卿。作为清末民初实力最强的洋行之一——英商怡和洋行天津分行的大买办、总经理,梁炎卿可谓是当时天津实力最强的富豪之一。

网球在当时算是“贵族运动”,梁炎卿因网球与前文所述的澳洲归国华侨林宝华相识,并让其担任自己两个女儿的网球教练。在林宝华的悉心指导之下,梁氏姐妹网球技艺突飞猛进。有意思的是,因年龄相仿、志趣相投,日久生情的梁佩瑜与林宝华后来结为夫妻。

林宝华(左)与梁佩瑜(右)

1933年第五届民国全运会在南京举行,来自山西的王氏姐妹大放异彩。王春菁、王春葳两人的球风泼辣凶狠,颇具男子风范,她们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为山西夺下团体锦标赛冠军,成为报纸热议人物。1935年民国第六届全运会上,王氏姐妹继续大包大揽,王春菁单打折桂,姐妹两人还双打合作封后。

山西王春菁与王春葳姐妹

王氏姐妹出生于书香门第,父亲王宪是清朝末年的秀才,后留学英国,和英国姑娘艾伦·派克坠入爱河。姐妹两人从小就看着父母打网球,耳濡目染之下网球水平进步神速。由于缺少同龄的女孩练球,她们常和男子对抗,因此形成了较为硬朗的比赛风格。

04

“末代皇帝”与“少帅”

历史上喜爱网球的中国名人不少,其中以“末代皇帝”溥仪和“少帅”张学良两位超级网球迷的故事流传最广。

在奥斯卡最佳影片《末代皇帝》中,溥仪打网球的镜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溥仪有个英文老师叫庄士敦,一直想教他打网球,但苦于紫禁城内无球场。1922年,皇宫内发生火警,把建福宫附近一带至香云亭一片地方烧成焦土,于是溥仪命内务府在这片废墟上修建网球场,由庄士敦执教,由此爱上了网球。

电影《末代皇帝》中溥仪打网球的场景

溥仪被国民军冯玉祥、鹿钟麟逐出紫禁城,躲进天津“张园”后,在园内修了网球场,聘请林宝华为私人教练,还请时昌黎、高惠民、孙晶泉这些高手到园内打球。此外,他还热衷于观看网球比赛,不顾抛头露面,带着婉容、文绣到租界参观林宝华、邱飞海表演。即使到东北当了儿皇帝亦乐此不疲,除邀请爱好者到宫内府打球外,吴少香是他的专职陪打。解放后,他在抚顺接受改造时,仍参加监狱内组织的网球活动,打起球来兴高采烈。

喜欢打网球的溥仪

爱国将领张学良不仅自己爱打球,儿子也打,夫人于凤至和赵四小姐则是热心的“观众”,总爱到球场边观战。张学良配有网球秘书,先是李应超,后是钱乃信。陪他打球最多的是东北大学的学生,打完球他会备客饭招待学生们,有时还同他们共餐。

张学良打网球

张学良在沈阳大帅府曾兴办过“旅奉外侨国际网球竞技大赛”,有七国选手参加。他还举办一年一度的“汉卿杯”网球赛,前两届都被日本选手夺冠。1928年,张学良动员华北运动会中级组冠军、原北京汇文中学学生孙晶泉到东北大学上学,“汉卿杯”决赛时孙晶泉胜日本山口,赢回了冠军。在沈阳大帅府、北陵、同泽俱乐部、东北大学等地,他都修建了网球场,倡导网球活动,并支助东北地区组队进关参加比赛。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流亡到北平,张学良也迁到北平顺承王府,并在王府内修了网球场,常接东北大学学生到王府打球,平时也同家人亲友玩玩,胞弟张学思和吕正操将军也在其中。

1936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蒋介石软禁,自溪口至黄山,转萍乡迁郴州,徙沅陵放贵州,直到最后流徙台湾,均与网球结下不解之缘,借以锻炼身体和排忧解愁。

05

苏区与根据地的生活

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以江西瑞金为中心的“中央苏区”,在进行各项建设时,也十分重视体育活动的开展。1933年,在瑞金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体育运动大会中,就设有网球项目。1936年,红军长征抵达陕北,翌年,“七七事变”爆发,延安举行全苏区抗战动员运动大会,亦包含网球项目。

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在所著的《西行漫记》中描述了在延安访问时打球的场景:“我过着假日生活,骑马、游泳、打网球。一共有两个球场,一个在红军大学附近的一片草地上,绵羊、山羊把草啃得短短的,另外一个在西北苏维埃政府主席、身材瘦高的博古家隔壁,是片硬地球场。我在这里每天早晨太阳刚在山上升起时就同红军大学三个教员打球:德国人李德、政委蔡树藩和政委伍修权。球场里尽是石子,救急球很危险,但是球打得很激烈。蔡树藩和伍修权和讲不了几句中文的李德讲俄文,我和李德讲英文,同蔡、伍两人讲中文,所以,这是一场三国语言比赛。”

在抗日根据地,我军将领如吕正操,虽转战敌后条件艰苦,但只要有宽敞的地方,就拉起大网打网球锻炼身体,黄敬、孙志远、王大成、聂鹤庭、刘道生、何也都是有机会就找网球打。

06

抗战时期的沉寂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寇侵占我国大好河山。国民政府内迁重庆,许多政府机关、学校、工厂、企业撤退到大西南、大西北,体育活动受到形势影响,呈萎缩状态,网球活动亦趋沉寂。

[1] [2] [3] [4] [5]  下一页

最新香港女明星
推荐:服务 好会计 无锡 饭店 空运代码 巴彦淖尔 产品 美容 茶叶 木板房 郑州 泰安 社区网 摄影 高低温试验箱 化妆 淮安 医学教育 国际空运公司 中国海运

欢迎咨询
返回顶部